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节(1 / 2)





  ……

  妖娆的夕光透过冰裂纹槅窗照进屋中,漫过重重泥金山水大屏风,陡然变得幽暗,朱瑄身笼幽光,脸庞一半在明,一半在暗。

  罗云瑾自负能看懂人心,但有时候他也分不清朱瑄到底真的表里如一、温文醇厚还是杀机隐伏。朱瑄的病不是装出来的,他确实娇弱,平时待人宽和,从未发作过身边内官,但他下手除掉郑贵妃安插在东宫的耳目时的手段也是真的阴狠毒辣。

  他孱弱病体之下的仁厚到底是真还是假呢?

  ……

  罗云瑾曾在东宫侍候,了解皇太子朱瑄的身世。

  朱瑄和当今嘉平帝一样,在幼时经历了许多坎坷,虽为储君却朝不保夕,身边仆从连续遇害。

  因为年少时的阴影,长成后的嘉平帝性格懦弱,很容易被人蒙蔽,而且好逸恶劳,一被引诱便沉溺美色,纵情享乐,荒废朝政。他也是正式受过储君教育的人,却眼界狭窄,行事小家子气,将家事和朝政大事混为一谈,屡屡为私事任意妄为,以至于和朝中大臣离心。

  让朝臣欣慰的是同样在困苦绝望中摸爬滚打长大的朱瑄并未继承他父亲的性格弱点,他少年老成,秉性温和,柔中带刚。虽则这些年饱经世变,屡次险遭郑贵妃毒手,依旧不改温厚本性。朝中大臣最欣赏朱瑄的不是他超世绝伦的才学,而是他性格刚毅,为人谦逊,逆境中依然保持本心。

  不像他老子那么不负责任。

  从嘉平帝的祖父起至今,朝廷动荡不安,宫廷几度生变,几代帝王一个比一个奇葩。朝臣们心都操碎了也没法劝谏嘉平帝洗心革面当一个勤政的好皇帝,只能把希望放在朱瑄身上。

  储君可以才华平庸。

  公认的明君仁宗就是个庸才,亲爹给他的评价只有四个字“资质驽钝”,连他儿子都看不起他,嫌他“软弱如小女子”。但仁宗登基后却能善用人才,而他最为人称道的是他有足够的肚量来面对朝臣的批评,他深知自己的不足,非常善于纳谏,糊涂时也会犯错误,但大多数能在朝臣的规劝下及时改正,而且绝不会迁怒于大臣。因此大臣勇于指出他为政的错误,朝中气象清明。

  仁宗在位期间,朝政稳定,国家富足。

  朝臣从朱瑄身上看到了几分仁宗的品格。他勤于律己,宽容仁厚,是儒臣心目中完美的储君人选。

  ……

  这些年郑贵妃一派的人时常向嘉平帝进谗言,说朱瑄面慈心狠,表里不一,故意装作仁慈大度来博取朝臣的支持,别有居心。

  罗云瑾也怀疑朱瑄和光同尘,故意隐藏真实性情。

  尤其是朱瑄昨天为了贺金兰当众打他一巴掌时,他能感受到那一瞬间朱瑄身上爆发出的刻骨恨意和森然的阴戾。

  人都有弱点,有私心贪欲。

  朱瑄不是完人,也会有冲动莽撞、克制不住的时候。

  仁厚的千岁爷,未必不会动杀心。

  自己差一点就能让他们擦肩而过。

  这一生,不复相见。

  罗云瑾嘴角微微勾了一下,双眼赤红。

  然而这样剜心刺骨的恨,朱瑄也仅仅只是失态了那么一瞬而已。

  不过短短两天,毁陈贺两家信物,御前请婚,婉拒秀女,请周太后赐婚,预备文书典礼,在宫中郑贵妃、朝中郑元辅、司礼监钱兴和六部大臣都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快刀斩乱麻,化被动为主动,将贺金兰揽入他的羽翼之下。这会即使郑贵妃和郑元辅他们听到消息也不可能再出什么变故,在朝在野的各方势力全部云里雾里,调查贺家背景的人手还没出动,朱瑄早已经以万钧之势清除一切可能阻挡他意志的障碍。

  悄无声息,雷厉风行。

  这些年锋芒尽敛、从不与人相争的皇太子,头一次展露他身为储君的雷霆手段。

  冷静得可怖。

  连司礼监都不清楚这次朱瑄调派的人手到底是哪里蹦出来的。

  罗云瑾不觉有些心底发寒。

  看来,经历了那些变故,仁厚如皇太子,温和中也不免多了些凛冽的杀机。

  ……

  此刻,站在东宫内殿里,从这几天的混乱中冷静下来的罗云瑾不得不承认自己看轻了朱瑄。

  司礼监忽然收到密报说诰命夫人的家仆中藏有刺客,他亲自前去查看,巧合之下见到贺金兰,仓促惊愕之下失了理智,直接动手将人掳走,他知道朱瑄身在西苑,周太后和嘉平帝不会随随便便放朱瑄离开,即使朱瑄日后听到风声也晚了,那时他早已经把贺金兰藏了起来。

  可朱瑄来得实在太快了。

  快得他瞬时丧失了所有勇气和决心。

  回城后罗云瑾立刻派下属去查那一队突然出现在城门的人马到底是什么身份,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一定要拦下他。

  他百思不得其解,朱瑄怎么可能反应那么快?而且朱瑄又不知道他掳走的人是谁,为什么冒着风险出城拦他?

  真相让罗云瑾毛骨悚然。

  那队人马看起来非常怪异,每个人穿的服色都不同,有的是六部六科小吏,有的是宛平县杂役,有的是巡更铺更夫,有的是禁卫……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确实分属不同衙署,之所以会临时凑成一队追击他的人马,是因为他们身怀密令潜伏于不同衙署,唯一的任务就是时时刻刻监视他,一旦发现他有什么异常,他们会立刻倾巢出动,同时派人通知朱瑄。

  罗云瑾知道朱瑄会严密监视自己,但他没有想到朱瑄如此坚忍。那队人马起码有五十人,这五十人平时从不和东宫联系,即使他们获悉有人对朱瑄不利也不会暴露身份,他们规规矩矩,和平常小吏没什么不同,一藏就是整整六、七年!司礼监从未发现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

  六年多的忍耐。

  六年多的筹谋。

  煞费苦心在不同衙署布置眼线,仅仅只是为了在关键时刻拦下他罗云瑾!

  罗云瑾从不是胆小之人,然而朱瑄这一手连他也觉得不寒而栗。

  昨天之后,那五十多人将不再和东宫有任何关系,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五十多个眼线需要经过多少周密的策划和培养?东宫所有的眼线应该也就一百多人吧?朱瑄居然说放弃就放弃,毫不犹豫。

  心机如此深沉的人,怎么可能是朝臣口中那个风光霁月、胸襟开阔的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