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7节(1 / 2)





  金兰没发觉,站在大画案前,一支一支取下玉笔山上的笔拿在手里试手感,又打开书格看里面的画轴,翻案头的书,发现是周易古占、黄庭经之类的书,立刻丢开手,转身,背着双手,看窗下的翘头琴桌,神情很满意的样子。

  “不用请老师”朱瑄走到她身后,“我教你。”

  他亲自教她他可是皇太子呀堂堂皇太子来教她读书,是不是大材小用了而且他有这个闲工夫么金兰回头,对上朱瑄含笑的视线,两人四目相接。

  窗外传来脚步声,小内官走到朱瑄身后,压低声音禀报“千岁爷,司礼监罗统领求见。”

  朱瑄沉了脸,看一眼金兰,她已经转身过去背着手观赏板壁上的名人画卷,没有听见。

  “我出去一会儿。”

  金兰目不转睛地盯着墙上的画看,背对着他点头“殿下去忙吧。”

  这么敷衍我么朱瑄唇角微挑,摇头失笑,眼神示意杜岩几人小心伺候金兰,转身出去。

  杜岩和小满松了口气,相视一笑大概只有太子妃敢背对着和太子说话。

  书阁外,罗云瑾一身大红彩织云肩蟒形飞鱼交领袍,束鸾带,佩腰刀,在内官的簇拥中踏进正堂,身姿笔挺,面如冠玉,站在一群微微佝偻着背的内官中间,简直是鹤立鸡群。

  洗马平生最恨阉人,不咸不淡和罗云瑾寒暄几句,问“今天罗统领大驾光临,有何贵干”

  罗云瑾面色冷凝,一言不发。

  好大的架子洗马心中暗恨,忍气让人去内殿通禀。

  不一会儿,脚步声由远及近,朱瑄头戴燕居冠,身着常服,匆匆踏进长廊,目光从罗云瑾身上一掠而过。

  两人都不动声色。

  第38章 启蒙老师

  罗云瑾是来颁旨的。

  嘉平帝任命新科进士杨寅为詹事府左司直郎,文书已经发抵六科和吏部留档,内阁和司礼监都批示过了。

  左司直郎隶属詹事府左春坊,从六品,掌弹劾宫僚,纠举职事,不常设。左司直郎的职责很简单文华殿讲读完毕后,若有侍读官员独自留下奏事,他们要全部记录在案。简而言之,监督皇太子和讲读官的私下往来,约束东宫官僚言行,防止太子结交大臣,就算皇太子和讲读官只是谈论了一下天气,他也必须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呈送御前。

  东宫属臣尽皆变色。

  嘉平帝到底还是对朱瑄不放心,此举是在避免朝中大臣与太子建立私人关系、形成政治同盟,防止东宫威胁皇权。

  众人毛骨悚然,心底冒出一股寒气。

  朱瑄却面色如常,示意詹事府詹事领着杨寅去他的值房。

  太监们宣完旨,有心和朱瑄说笑几句缓和一下气氛,但罗云瑾面似玄冰,跟一座冰山似的杵在那儿,他们这些跟随的人哪敢先开口说笑话啊,只能跟着一起冷着脸领了赏,告退出来。

  小内官送几人出了书阁。

  一名内官落在后面,和东宫内官攀谈“千岁爷新婚,我们这么上门,真是讨人嫌呢。”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朱瑄心性坚韧、不可小觑,轻易不会为难东宫。

  东宫内官笑着奉承“公公们是珰里的人物,深受万岁爷倚重,一年到头不得闲,小的们巴不得公公们能时常来走动。”

  司礼监内官被哄得眉开眼笑,笑着问“你们都见过太子妃了是不是真的貌若天仙”

  郑贵妃作梗,皇太子拖到二十多岁了还没娶正妃,从来没见他着急过,这回却为了娶太子妃大动干戈,动用了所有东宫人手,宫里人都对太子妃很好奇。

  内官笑着答“太子妃是万岁爷爷和老娘娘选中的,自然秀美绝伦,明艳无俦,规矩也很好,待人很和气,笑起来跟观音似的。”

  回答得滴水不漏。

  说笑了一番,司礼监内官又问“听说千岁爷拜见老娘娘的时候是拉着太子妃的手进殿的”

  老成稳重的皇太子也有这般小女儿态虽说太子妃比他小了六七岁,也不必这么怜爱吧内官扑哧一声笑了“不止呢,千岁爷到哪儿都牵着太子妃的手,同出同进,同起同卧,一刻都舍不得分开,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羡煞旁人今天早上还一起整理书房,不许我们这些伺候的人进去打搅。”

  几名司礼监内官交换了一个震惊的眼神。

  出了东宫,司礼监内官去乾清宫复命,罗云瑾另有要务在身,带着缇骑直接出宫。

  方才内官说话没有压低声音,几人的对话清晰地传进众人耳朵里,缇骑知道罗云瑾肯定也听见了,看他的目光跟看祖宗似的统领,太子和太子妃何等甜蜜恩爱,您想开点,千万顶住,别再发疯了啊小的们只有一颗脑袋,赔不起万幸罗云瑾没有发狂,只是脸色格外阴冷。

  一路相安无事,出了皇城,路过正西坊的时候,长街两旁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把道路都堵住了。

  连路边店铺里的小伙计也跑到外面探头探脑四处张望,道路两旁乌压压全是人。

  不等罗云瑾吩咐,早有两名缇骑骑马去查看情况。

  不一会儿,缇骑去而复返,“禀统领,这些人堵在这儿是为了等翰林院谢侍读经过,他送谢太傅回乡,今天回城。人太多了,不好驱散。”

  罗云瑾眉头皱得愈紧。

  缇骑暗骂“怎么偏偏碰到他倒霉”

  翰林院谢侍读谢骞,谢太傅之孙。此君才华横溢,声名远播,乃嘉平二十二年的头名状元。不同于胶柱鼓瑟、迂腐固执的祖父,他精明油滑,长袖善舞,是六部年轻文臣的佼佼者,不过嘉平帝嫌他性子浮躁,没有重用。去年谢太傅为太子立妃一事差点捧剑入宫,大伤嘉平帝的颜面。因担心郑贵妃报复谢太傅,谢骞苦劝祖父出京避风头。年底他告假送祖父归乡,临行前代祖父写了封奏疏托人送入乾清宫,据说嘉平帝看完以后颇受触动,赏赐谢家许多珍宝。

  谢骞这一招以退为进不仅平息了嘉平帝的怒火,还成功保住了整个谢家,连盛怒的郑贵妃也无可奈何。掌印太监笃定地说,最多半年,嘉平帝肯定会重新征召谢太傅,而谢骞马上就会升官。

  跟随罗云瑾的缇骑都知道,罗云瑾和谢骞关系紧张。

  他们两一个是司礼监最年轻的秉笔太监,一个是翰林院风头最盛的侍读,经常被宦官和文官拿来作为攻击对方的由头,连嘉平帝也曾开玩笑说要让两人比试一下才学。

  不过这两人都不是蠢人,从不响应其他人的怂恿,一直保持着表面上的和平,暂且相安无事。但谁都知道两人迟早有撕破脸皮的那一天,文官集团和宦官不死不休,两人前途似锦,很有可能成为各自阵营的领袖,即使没有众人的撺掇挑拨,以后也会是一对死敌。

  谢骞风流倜傥,放诞不羁,据说时下市井最流行的几本话本小说都是他捉笔写就,崇拜他的人很多,听说他回城,城中百姓都跑过来看热闹,想一睹话本状元郎的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