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十三章沈逐利(1 / 2)





  沈家粮库。

  林庶灵走后,沈复博向难民们宣布,殷实米行发给大家粮票代替一石粮食,凭粮票随时可到明州各地的殷实米行兑换粮食。

  此言一出,赢得满场欢呼,难民们将沈复博当成他们的恩公、救星,对他歌功颂德。

  沈复博没有沉醉在各种赞美之词中,虽很享受被众人追捧的感受,但比起虚名,真金白银的财富更加令他着迷。

  接着,他面对聚集在粮库的数千难民,宣布另一个重大喜讯:

  “我知道,你们在场的很多人,家中不但缺粮,更缺钱,我们殷实米行将以开战前的粮价收购各位手中的粮食。那一石粮食,可以粮票也可以换银子,当场结算,要粮还是要银子,全凭各位需求!”

  白得一石粮食,还能用那一石粮食换成银钱,这天下还有这等好事!

  难民们欢呼雀跃,简直将沈复博奉为神灵,高呼他的名字。

  不远处,邱白为首的保田派在边旁观,亲眼目睹沈复博享受千人膜拜的盛况。

  “粮库是林庶灵、夏戈挺打下来的,凭什么好人全让他沈复博给当去了。”王立行颇为不满。

  邵关平常心,没有嫉妒沈复博大出风头,笑道:“消消气,消消气,你看雨亭站在边上没有意见,咱们这些后来者就别凑热闹了。”

  顾雨亭冲众人笑道:“攻打六号仓库,沈家出力良多。粮库、车夫、马车都是复博手笔,难民们向他道谢,是应该的。”

  当事人没意见,保田派几位帮闲的也不好多说什么。

  那头,沈家的下人收拾好地方,唤几位秋实才子过去。

  几张桌椅,上面摆放有文房四宝,后头一排木箱子打开,里面装满白花花的银子,少说有二三十万两。

  邵关看沈家布置妥当,赞叹沈家准备充分,应对有序。他入座,研磨,提笔写字又放下笔来,向各位同窗拱手道:“邵家一直以海产干货为生计,不务农桑多年,从未写过粮票这等东西,不知该如何写?”

  “这有何难!”王立行笑着接过邵关手中的笔,铺开一张纸,执笔在纸上起草范本,“写粮票就当是写字据,开头标注年月,再接主题,殷实米行欠某人稻谷一石,合计十斗,凭此票据随时兑换。最后收尾处提上咱们名字,加盖米行印章,以防他人造假。”

  “成了!”

  王立行家有良田八百亩,时常和米行做生意,很快写好样本,传阅众人供大伙借鉴。一纸范本经多人传阅,落到邱白手中,他径直走到桌前,提笔做出修改。

  王立行见他的修改,说道:“邱白兄,这一石谷子可不等于一石米啊。你这样一改,殷实米行恐怕要配上老本咯。”

  稻谷要经过舂米脱壳,筛选后方能变成百花花的大米,其中损耗大概占去三成,一斤谷子最后超不多打出七两大米。按照邱白这么一改,殷实米行发完粮,要搭上一万石米。

  邱白白了他一眼,“乡民把粮食存在殷实米行难道白存?米行多少得算些利息。你照做就是,剩下的我去和复博谈。”

  保田派隐约以邱白为首,大伙见他所说有理便跟着照做,顾雨亭在一边摇头苦笑,其余几位坚持,他只好顺之。

  架子搭好,几位秋实来的账房先生入座,茫茫多喝饱粥的难民赶来领取属于自己的粮票,队伍排得老长。

  沈复博处理好放粮事务,忙着回去清点粮库,六号仓库中搬出的粮食有谷子,有面粉,也有大米,分门别类进行安置。

  邱白在半路上把沈复博拦住,将改谷为米的事情告知他。沈复博自然不从,亏本的买卖谁愿意去做。

  邱白知道沈复博会拒绝,他早有准备。

  “以战前价收下这批存粮,殷实米行会大赚一笔。你吸了这么久的民血,是时候吐点出来。”

  沈复博笑了,天下没有人会闲钱赚得多。

  “我的钱不是大风吹来的,没道理白散银子出去,这不是几钱几两银子,是白花花的几万两纹银。”

  “你的钱?你的钱又脏又丑,风可吹不来,全是从血河中捞出来的!”沈复博的所作所为,瞒得了别人,瞒不过邱白。

  六号仓库的粮食从哪来,邱白知道的一清二楚。

  邱白的语气让沈复博感到些许不安,除了黄维格之外,秋实学堂居然还有第二人知晓存粮的真相。

  “沈家的铜钱肮脏,难道你们邱家的银子就干净了?”

  开战四年来,朝廷开征军粮,各县农户日子苦不堪言,这其中离不开明州各大户的推波助澜,没有各县豪强的推动,光靠日薄西山的格沁人压不跨地处江南的明州。

  沈家只是其中涉足较深的一户。沈复博的意思很明白,你邱白的手脚不干净,没资格说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