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青枝第12节(1 / 2)





  “树哥,19床的胃镜结果回来了。”

  早晨,谌嘉树刚进办公室,小何就迎了上来,递给他一张纸。

  谌嘉树接过,低头读了一遍最重要的那两行字:“胃窦黏膜充血水肿,皱襞粗大迂曲呈结节状,表面散在出血、糜烂及浅溃疡。”

  这份报告解释了患者为什么一直上腹部持续的隐痛和腹胀,但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谌嘉树几乎是在一瞬间,想起了好几种可能的恶性疾病,然后点点头,把报告又递回去给小何。

  “19床病历拿过来,给她查个肿瘤标志物。”

  小何应声去了,谌嘉树转头将医嘱开出来,打印医嘱单时他抬头看向窗外,只看见瓦蓝的天上忽然划过一道白烟,应该是飞机留下的痕迹。

  也是这个时候,宋青枝已经准备好东西,正式开始拍摄。

  随着邓滨“3,2,1,走”的提示,宋家老宅的院门被推开,发出一声“吱呀”响。

  今天要拍的内容是春盘,春分都过了,原本该立春时拍的春盘却现在才想到要拍。

  主要是明天村里的杨家小儿子娶媳妇,今天早上刚杀了年前特地留到现在的两条猪,宋青枝一大早就去送礼,被杨家的婶娘硬塞了两斤肉。

  新鲜的农家土猪肉皮厚脂肪少,切成丝和芹菜、蒜苗一起炒成芹菜肉丝和蒜苗肉丝,豆芽菜和韭菜跟鸡蛋同炒,胡萝卜切丝和粉丝一道,然后装进分隔盘里,留下中间一个圆圆的位置。

  将已经准备好的面团抓在手里,甩了甩,成功的面团虽然有流动性,但不会掉下去。

  平底锅小火加热,抓着面团在锅底快速抹一圈,面皮变色就从边缘扯起,一张春卷皮就出炉了。

  还有新鲜的荠菜,用来煮荠菜豆腐汤最好不过,加上一点香菇,清爽中多了一层山野的味道,有种化不开的春色盎然。

  桌上摆着一盆荠菜豆腐汤,还有一份春盘,另外还有个小框,装着一篮子新鲜的枇杷,嫩黄的颜色看起来十分怡人。

  宋青枝和张莹莹相对而坐,一边卷春饼,一边讨论着去杨家的婚宴送什么才好。

  “送一筐枇杷?”宋青枝问道,“或者樱桃?最近樱桃上市了,我吃着不错。”

  张莹莹点头:“我看可以,水果谁都能吃,也拿得出手,其他东西咱们不了解也不好送。”

  宋青枝刚点头想要说话,就听见脚边响起蹲蹲的叫声:“嘎——”你们吃饭不喂我的吗???

  宋青枝低头看了它一眼,叹气,一边夹了点青菜扔到地下给它吃,一边吐槽:“不知道跟谁学的,吃饭就来守桌子,你看月亮有这样吗?”

  月亮正在认真啃专门给它煮的肉骨头,闻声抬头看一眼这边,见没人叫它,又回头继续啃。

  蹲蹲吃完地上的青菜,又伸直了脖子朝宋青枝咕咕咕叫唤,宋青枝不搭理它,它也不气馁,就站在原地守着,歪头眼巴巴地望着她。

  宋青枝被她看得没办法了,起身去厨房,抱了个小筐出来,放到它面前,“喏,这么多菜,随便你吃个够!”

  这么多菜叶子,蹲蹲简直就像掉进了米缸的老鼠,东吃一口西咬一块,随随便便地将菜叶子拖出来扔得到处都是。

  宋青枝骂了一句:“败家仔!”

  蹲蹲:“咕咕咕。”

  邓滨因为是摄影师,要等拍得差不多了才会过来吃饭,这时春卷皮已经没剩几张了,倒是菜还剩不少,宋青枝看了一眼,问道:“给你煮个面放汤里,就菜吃?”

  那当然好啊,在这时候能够吃一碗热乎乎的汤面,是可以将所有疲累都赶走的。

  邓滨呼噜呼噜的嗦着面,宋青枝和张莹莹商量着一会儿去村东头的木匠家买几个竹筐回来装水果。

  蹲蹲和月亮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一个要追着一起玩,一个又被吓得到处跑。

  吃过饭,大家休息了一会儿,邓滨和张莹莹带上机器,就跟着宋青枝去找木匠,一起出门的还有月亮。

  到了村东头,宋青枝找到木匠家,木匠也姓宋,正在门前的空地上帮人做椅子,见她来了,就招呼道:“青枝怎么有空过来这边啊?”

  “宋叔,婶子在家不,我想跟她买几个竹篮子。”宋青枝笑着说明来意。

  宋木匠指指屋里,“在呢,你进去就是了。”

  然后又朝邓滨和张莹莹点点头,让开了一点让他们的机器进去,宋家这丫头回村里拍视频这事他们都知道,头一年的时候大家还议论,说她读了大学出来做这种工作是不是不务正业,读的书都浪费了。

  后来听回来的年轻人说宋家丫头拍视频在网上很有名气了,还挣了不少钱,上过电视,大家这才觉得羡慕起来。

  在他们看来,只要能挣到钱,就不算不务正业。

  过了好一会儿,宋青枝从屋子里出来,手里抱着好几个箩筐,大的小的都有,“小的篮子我们可以自己用。”

  回到家,找出红纸,裁成合适的大小,用毛笔写上“大吉大利”“五谷丰登”这样的吉祥话,准备等明天将水果放进去之后就贴在竹篮外头。

  素材拍到这里暂告一段落,宋青枝收拾好东西,又喂过蹲蹲和月亮,跟它们玩了一会儿,然后就上车回市区。

  而这时,杨家菜的备菜已经快要进入尾声。

  “今天汤上荠菜豆腐汤吧,怎么样?”她提着一筐新鲜的荠菜进去,递给杨继慈看。

  杨继慈看了一下,点点头,让人去洗菜,然后笑道:“行,那今晚就上百岁羹。”

  宋青枝闻言吐槽道:“奸商就是这样骗钱的,这个名字一听就贵很多。”

  不过杨继慈的说法也不是无迹可寻,其实是因为宋代名人陶谷在《清异录》中认为荠菜“至贫亦可具,虽百岁可长享”,这才让荠菜有了百岁羹的美称,连大文豪苏东坡都对荠菜十分喜爱,认为水陆八珍都比不上它的美味,要是用荠菜来煮粥,就叫“东坡羹”。

  杨继慈听到宋青枝叫自己奸商,也不在意,只笑道:“要是还有剩的,明天就包饺子吃。”

  宋青枝没意见,点点头,开始打电话联络相熟的水批发商,要从他们手上买一批水果,一是送人,二是准备做一批果干。